2024-08-30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勉勵教師勤進修拓視野常交流
華夏教育機構辦「名師大講堂」 京滬港校長分享教育之道
全場合影
【2024年8月30日,香港】為支援前線教師迎接新學年,香港華夏教育機構今日在沙田培僑書院舉辦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之名師大講堂,邀請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和本港的中學校長,分享新時代下教學知識、教育管理發展與合作,華夏屬下十四間中小學近千名教師和校長全程出席,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的教師們則透過線上參加。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和一級巡視員劉懋洲等主禮。名校大講堂交流互動環節由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擔任主持。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曾鈺成會長 致詞
蔡若蓮提三途徑提升教師專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時指出,華夏教育機構自2022年成立至今積極舉辦活動,促進教育界專業交流,值得肯定。她又提出對本港教師尋找方法提升專業水平的三個途徑,包括持續進修,參加教育局主辦的新入職、晉升教師和擬任校長的培訓課程,加深了解香港以至國家教育政策。其次是努力開拓專業視野,例如是次華夏邀請三位校長,分別是北京的李希貴、上海的程紅兵和香港的吳育智,都是有名的教育專家,通過其傳經送寶,有助香港學界尋求課程改革新思路、教育新觀念和新做法,以至促進語文教育、師德師風的建設。第三,加強同儕交流,共同提升以產生新方法,從而促進共同成長,建立協作文化,可以從聯校交流拓展至跨地域、海內外交流。教育局也與內地院校合作建立了香港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她寄語教育界堅守初心,牢記使命。
京滬港三位校長分別舉行專題演講。率先登場的是北京市第一實驗學校校長的李希貴,講題為「AI時代如何做教育」。他指出人工智能(AI)飛速發展,去年研究發現GPT 4.0經過訓練參加中小學和高中考試,分別達至72分和91.6分的好成績,經過一年訓練,如果GPT 5.0今年應考,相信可獲得滿分。
香港教育局蔡若蓮局長 致詞
曾鈺成會長向主禮嘉賓香港教育局蔡若蓮局長致送紀念品
曾鈺成會長向主禮嘉賓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致送紀念品
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向主講嘉賓李希貴校長致送紀念品
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向主講嘉賓程紅兵校長致送紀念品
主禮嘉賓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向主講嘉賓吳育智校長致送紀念品
李希貴要讓學生成解難主導者
「我們正處在歷史轉折點,處於教育即將過時的時代。」李希貴指出,校園所有能力訓練基本上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教育專家與其焦慮,不如思考如何與GPT錯位發展。他說北京市第一實驗學校開辦至今僅兩年,九月新學年將有2500位學生,能力參差不齊,他是同儕間最年長校長,而校內教師全是應屆畢業生,兩年來積極進行教學新理念新嘗試,例如校內不設校長和教師辦公室,七成場地作運動和體育用途,校內廣設學生學習社區,學校通過實施任務學習讓學生成為自我成長的主理人,其次以適度的扶持和放手,推動直接面對挑戰,讓學生成為解決問題的主導者。例如在探究路標不發光的現實問題,通過調查、考察發現癥結所在,原來問題出在價格和用料上。校內學生又從玩耍式的製作兒童沙船,不在乎成本、細節、人工到價格,連基本的木板碎屑會扎腳也不理,當然也碰了壁,但也學到了要計算機器折舊和水電費等成本。轉而動手動腦研究活動板船,幾番轉折才想到客戶需求,結果跑到山東威海、煙台和青島去考察,終於找到了洞庭湖遊船公司合作,過程中學到了金工、木工、電工、焊工以至工程、物理等各科知識。學習也從探究進展到產品研發和創業,學校引入金融投資和產品經理去跟進產品投產和營運,也促使學生通過扮演一百個不同角色以學懂換位思考。可以說,這對校長和師生都是一個個全新的學習經歷。
問及教育過時問題,李希貴表明使用的手機已是十年前款式,但仍可用,關鍵是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與時並進。「半步半步地跨越。」有了明確目標,才有踏步地前進。
程紅兵以創意激發學生迎未來挑戰
第二位講者是上海金瑞學校總校長程紅兵,講題是「面向未來的課程教學」。他展示汪曾祺紀念館和木心美術館,前者出自名牌大學建築設計學院副總建築師,後者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弟子,出乎意料是兩者外型、展牆和旋轉樓梯竟然大同小異,甚至階梯式圖書館幾乎如出一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退化,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程紅兵指出,SORA這模擬器的出現引起關注,也帶來教育的改變。迄今為止,人工智能仍沒有想像力,但面向未來的教育不會是只培育背誦式的循距蹈矩的「記憶者」,而應該是有想像力的一群。
上海金瑞學校就在小學推行創意繪畫,初中為創意寫作,高中為創意建模,程紅兵引述雨果說「想像是偉大的潛水者」,其推動創意教學則是要讓大海深處的潛水者浮出水面。
程紅兵強調,創意不怕愚蠢,就怕雷同。多樣化是創新的本質。台下的培僑書院數學教師問,一旦學生想像力徹底的天馬行空,是放之任之還是把他引導回到現實?程紅兵回應,在起步階段應以寛容和鼓勵,隨着學生成長而有所調整。當然,特殊情況則要特殊對待。
吳育智重數據講分析為培僑添翼
最後登場的是培僑書院總校長吳育智,分享這間創校二十年中小學一條龍學校辦學心得。他指出,學界按教育當局要求而做的PIE(教育計劃、行動和評核),往往只是例行公事,完成三年發展計劃後會發現問題依舊,然後又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作為教育領導,他從培僑書院英文縮寫(PKC)歸納出教育和管理精髓,即團隊、智慧和反思。
行動勝於空談,吳育智自2015年出任培僑書院後,關注到AI和大數據的潛力,遂提出運用數據注重分析,「不要只講直覺感覺,要看數字數據及其意思。」在學校原有基礎上,他又推動教師團隊建設,大肆興建學習室和教師研討和分享小組,結果培僑書院在過去五年教育成績大飛躍,中學文憑試考獲5級以上成績的培僑學生,2015年是8%,2024年是47%,飆升了五倍!
天水圍香島中學副校長曾曉靜問,學校最重要的成功元素是什麼?吳育智表示是分享和反思,特別是人工智能盛行下,教師對此趨勢的了解,更要透過實實在在的學習、思考以至與同事分享、交流。李希貴則指出正思考建立群組的概念,放下職級高下和校長教師的身份,以項目為重心,匯聚不同科組教師,各展所長而又具有團隊凝聚力。
這場名師大講堂,持續近三小時,九百多位教師全程參加,更重要是台下熱烈發問,台上積極回應。出席活動的還有華夏教育機構副會長招祥麒、李雁怡,華夏教育機構成員機構漢華中學校監崔綺雲、培僑教育機構發展總監周世耀,以及培僑、香島、漢華、福建、勞校和教聯會等六個辦學團體屬校校長和教師。
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主持交流互動環節
此新聞稿由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發放